小的时候,我做梦都想快点迈入那个“二十多岁”的圈子,因为他们于我而言,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过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不仅有自己的职业,还可以有足够的自由去交际、去生活;那些二十多岁的人可以自己做主,他们离自己的梦想很近,他们过的简直就是好莱坞大片中的生活啊。世界仿佛就是给二十多岁的人准备的,供他们娱乐玩闹,大展拳脚。
我那么迫切地渴望进入二十多岁,可是真的到了二十多岁却又忍不住发出“不想长大”的感慨。
恍惚回首,曾经拼了命想要逃离的那段岁月才是最好的时光,专注而充满希望。那时候,一切都有盼头,觉得要考个好大学,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便此生足矣。可是,现在呢,反而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了。似乎一切都在跨入二十多岁的门槛后戛然而止,整个人迷失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以至于都不知道自己整日都在忙些什么。
二十多岁的阶段,看起来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因为都想要反而不知道该从哪个下手。每个人仿佛都在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我们身处流水线,因为惯性一直向前,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休息一下。大家都很急,都急着找一份好工作、拥有一段好婚姻,对生活和梦想的差距也由最初的挣扎变为妥协。
最近一次同学聚会,感受尤其明显,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想要追上那些买车买房结婚的人。生活的步伐落后一步,是不是就意味着满盘皆输?生命啊,本不应该是一场输赢的较量,而应该是对遭遇的美好的礼赞啊!
年轻的时候,生活是一场旅行,阳光、沙滩和海浪,鲜花、飞鸟和四季。然后,你开始长大,学会小心翼翼,你学会了藏拙,选择大家都在走的路,因为这样既安全,也容易。可是生活并没有安全网,什么时候生活开始迫切得令人害怕而不好玩了呢?
我经常看到马路中间几辆大车横亘其中,因为大家都很急,反而把自己困在自己制造的困境中,一个都走不了。
一个长辈看着我整天步履匆匆,眉头紧皱,就好像有一座大山压在身上,整个人每天都绷得紧紧的,似乎随时会断裂崩溃一般,终于忍不住对我说:“你现在才二十多岁,何必这么逼着自己?钱财、权势、名誉、地位,这些都是你四十岁以后要考虑的事,何必那么急着长大呢?”
何必呢?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啊。当我们的步伐与同龄人的步伐不一致的时候,享受生活也许是一件难事儿。
与众不同有时意味着异类。世俗中的人往往崇尚世俗的活法,那些活得明白、活得通透的人反而与世界与众。
我也曾经喜欢坐在角落,看着路上的行人与车,享受着与他们擦肩而过的奇妙感觉。后来,我也沦为行人中的甲乙丙丁,交流只为目的,吃饭只为填饱肚子,时刻提醒自己,效率效率!
日子久了,越过越发现,即使一天到晚忙到死,也毫无成就感,也没有感到一丝快乐。然后,一边挫败,一边继续做着无用功,继续挫败……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在我的身体再次出现故障,精神又一次快到崩溃的边缘时,我想,我或许应该放缓一下脚步,让自己的身体、能力和心灵同步吧。
我们总要学会在恰当的年纪做适合的事情。20多岁正是你享受大好年华的时候,30多岁是你靠教训和经验立足的时候,而40多岁才是你为后人撑起天空的时候。成熟不用那么着急,该来的时候自会来。
也许只有你慢下来,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听见别人听不见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
毕竟,当你只顾埋头赶路,怎么能发现你错失了多少美丽的风景?当你陷入高速运作的生活旋涡中,又怎么可能好好感受阳光的温暖?毕淑敏在《星光下的灵魂》中写道:“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遽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人生何其漫长,何必在二十出头用完所有后劲。
如果我们站在海边的时候看到过春暖花开;经过麦田的时候邂逅过怒放的生命;如果我们为听到空谷中的山歌流过眼泪……我们的心灵就会越来越丰盈。
让生活慢下来,还生命一个本来面目。想想小时候,每一天都过得很仔细,很悠长,生活清晰地在眼前铺陈开,甚至可以回忆起一天天是怎么度过的,以及当时的心情,和每一个反应,是喜是怒,是嘴角上扬还是眉头紧皱。
不知从何时起,生命里就充斥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加之于我们的种种,却不加分辨,尽管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这些东西是不是必要的,入梦前唯一记得的也只是忙或者忙到什么程度,生活无趣到似乎只用一个“忙”字就足以概括,至于它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却全无头绪。
人生应该过成一本童话书,你会想起玩耍的田地或小沙丘,想起飞舞的红蜻蜓和草丛间的蚱蜢。这也许才是你能带给身边的人最好的礼物,也是你给自己最大的奖赏。慢一点,至少你能微笑,能真正关心他人,能给陌生人腾出一点时间,给自己留出一些喘息和治愈的机会。
人生至少应该做到心怀梦想而脚踏实地,懂得不动声色地享受沉默,能够放缓脚步与世界对话。只有守得住内心的淡泊与宁静,才能渐进人生更深远的境界,欣赏到独一无二的风景。
a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