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有幾種習慣性的口頭禪,會無意識的掛在嘴邊,但根據《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作者澀谷昌三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判讀人的口頭禪,就可以推知他真正的個性,甚至是話語背後中的含意。
而澀谷昌三用心理學拆解以下這四種口頭禪,分析你的心理狀態,並且提醒你,常說這些話,不管在生活或者是工作場合中其實都很容易招人反感,從現在開始,戒斷這些令人會有負面觀感的用語吧!
1.「反正」「總之」
這兩個意思都是「姑且」的意思,在談話中頻繁使用這兩個詞彙的人,大多對自己沒有什麼自信,比方說「反正他會負責」「總之決定權不在我身上」這樣的說法,會帶給談話對象非常不可靠而且不悅的感覺。
就心理學上來看,會在談話中使用這兩個詞彙的人除了是沒自信之外,也有更多的可能是根本不想要承接這份工作,但卻又不能拒絕,只好用語氣表達不滿,但這樣的說法並不會解決事情,反而會讓彼此之間產生隔閡,反而更不愉快。
ad by Google
2.「我就說嘛」「也就是說」
這種人多半都是自我主張極其強烈、愛講道理,自以為自己最正確的類型,希望周遭的人都可以認同自己。往好處來看,這類人講話有說服力,屬於領導者類型,但講難聽點,他們也總是高高在上,自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
建議工作者要表現開放、能夠與同事團隊相處的話,就多留意自己有沒有這類決斷式的口頭禪,建議盡快改掉。
ad by Google
3.「好像是…」「有一點…」「不知道為什麼…」
這類的詞彙基本上都沒有多大的意義,將這類口頭禪掛在嘴邊的人,多半有強烈的不安感,因為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跟反應,對自己的想法或行動沒有自信,因此在對話中加入這些曖昧不清的用字,避免被對方斷然拒絕或否定。
而也因為習慣於這種語焉不詳的表達方式,在團隊溝通上總是會產生困難,而這類人老是把這些話掛在嘴邊,看起來好像想要扮演好人或者是溫和的角色,也會讓同事覺得「你是不是老是在為自己留後路?」,等到判斷好風向之後,又立即轉向,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那一方。
4.「但是」「不過」
這些詞彙的後話,其實都是要接續「否定性言論」的,也就是說,他們明明就是已經要接受你的意見,但卻不明顯表達,只是在雞蛋裡挑骨頭,用抱怨連連的方式表達些微反對意見,假裝自己有參與而已。
Sponsored
Sponso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