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先生商海纵横数十年,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债危机,依然稳坐华人首富榜前二的交椅,实现了财富的持续增长,这说明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很多人将李嘉诚先生高屋建瓴的投资风格总结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李嘉诚的投资之道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深谋远虑,三思而行。
花90%的时间,来考虑失败及其应对之策
李嘉诚先生从不轻易做重大决策,然而,一旦做出重大决策,便“一念既出、万山无阻”。李嘉诚有一句名言: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在他数十年的经营之中,他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近段时间以来,李嘉诚在电信业务上步步为营,建立起欧洲电信王国。今年年初,李嘉诚斥资103亿英镑收购英国移动运营商,这是他至今做出的最大手笔收购。
而在欧洲大陆南端,李嘉诚与俄罗斯VimpelCom公司达成协议,将两家公司的意大利电信业务合二为一,一举成为了意大利用户数量最多的运营商。据测算,合并后,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每股净资产价值增长9%。
尽管电信业的业务回报率只有5%,但一旦拥有了可观的市场占有率,电信公司同样能带来可观的回报。20年前,李嘉诚就投资了英国移动业务,1993年他收购移动网络orange,前后总投资84亿港币。当时,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但这个项目覆盖了英国98%的人口。如此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最后引来了买家——1999年,德国曼内斯曼钢铁公司以1180亿港币买下了它。从1993年的84亿港币买入,到1999年的1180亿港币卖出,表明每一年的回报率高达39%,与李嘉诚在地产、基建等项目上的回报率不相上下。李嘉诚深谋远虑的企业战略由此可见一斑。
2003年郎咸平与李嘉诚举办了一期论坛,会上有人提问:“李先生,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令全场嘉宾感到意外——“保守”。李嘉诚一向善于谋篇布局,谋定而后动,是一个花90%的时间来考虑失败及其应对之策的伟大商人。
2、我们要向李嘉诚学习做势。
顺势而为,撤资大陆房地产
所谓做势,指的是认清形势,顺势而为。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李嘉诚抓住了机会,加大对中国内地的投资;同样,自去年以来引发国人关注的撤资大陆、投资欧洲、公司改组等,都是在借势发挥。其多次出售内地物业,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投资回报率。
内地地价升高。近几年,李嘉诚基本上没有在内地拿地,重要原因之一即地价太高。大型港资房地产企业,多年来一直布局一线城市和少数核心二线城市;但近年这些城市的房价与地价持续快速上涨,而且,地价涨幅高于房价。
ad by Google
其次,囤地不易。李嘉诚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多是“慢开发”模式,常常需要开发很多年,其开发周期远长于行业平均水平。近几年,大陆的土地调控与管理趋严,项目久拖不建或建而不成,可能遭遇政府收回土地等严厉惩罚。
再次,港资企业优势不再。上世纪90年代,内地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缺资金、缺经验、缺技术,当时港资开发商都是市长书记们的座上宾。而1998年房改之后,内地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培育和催生了一批内地大型房企,传统港企拥有的比较优势已经消失。
未来,随着需求逐渐达到饱和,新房建设将急剧萎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将被淘汰,任性拿地块、随便盖房子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包括李嘉诚在内的诸多传统港资开发商,已经难以在内地继续大幅购地。
除此之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内地投资机会与价值相比过去的二十年减少了;政商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等等,都影响力了李嘉诚对内地投资的决策。
ad by Google
3、记住李嘉诚独立思考的精神。
80%的人认为是商机,那肯定不是商机
他有一句名言:“如果百分之八十的人认为这件衣服漂亮,那么,我肯定会买这件衣服。但是,如果百分之八十的人认为这是商机,那我肯定不认为它是商机,肯定不会做这方面的事情。”
此外,李嘉诚经营之道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保证手中有充足的现金流,降低企业负债。前面提到,李嘉诚自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保守,这也是他与众多企业家的不同之处。我国有不少地产企业资本负债比例都接近100%,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旦遭遇市场波动,就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衡量一个真正伟大企业的标准,不是看它在经济好的时候能够赚多少钱,而是看它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碰到危机冲击时能够不倒闭,这才能体现企业家真正的水平。
Sponsored
Sponso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