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4 February 2017

富爸爸富小孩:給你的孩子理財頭腦




Sponsored

不是要靠錢才能賺錢嗎?

我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不是用錢才能賺到錢嗎?」
「不是的。」我的回答是:「金錢來自你的觀念,因為金錢本身就是一種觀念。」
我常被問到的另一個問題是:「假如我沒錢投資,我該怎樣做?我還付不起賬單,我怎麼去投資?」
我的回答是:「我建議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說『我付不起』這樣的話。」
我知道我的答案令很多人不滿,因為人們是在尋找快速賺錢過上好日子的答案,而我希望人們瞭解的是他們具備獲得他們想要的金錢的能力和力量……如果他們真的想得到的話。但這種力量不在於金錢本身,它存在於金錢之外,這種力量存在於每個人的觀念當中。好消息是獲得這種力量不需要花錢去買,而只需改變一些觀念。改變一些觀念,你就會獲得控制金錢的力量,而不是任由金錢來控制你。
富爸爸常說:「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只有窮的觀念。」他還說:「大多數窮人從他們父輩那裡得到有關金錢和生活的『窮』觀念,因為學校裡根本不教給他們有關金錢的知識。於是這種金錢的錯誤觀念世代相傳,這個過程被不斷延續下去。」

富人不為錢工作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我曾經寫過,富爸爸給我上的第一課就是「富人不為錢工作」,他告訴我要讓錢為我工作。當我九歲的時候,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里奇家比我們家富裕。幾年後我終於慢慢明白了,里奇家知道該怎樣讓錢為他們工作,他們甚至給孩子傳授這方面的知識。
今天,里奇仍是個富人而且他還會更加富有。無論我們何時見面,我們都是最好的朋友,我們的友誼已延續了四十多年。也許我們每五年才能見上一面,但每次見面都仿佛昨天還在一起。
我現在知道為什麼他家比我家富有的原因了,我看到他父母向他們的孩子傳遞著這樣一種力量,這絕對不僅僅是給孩子錢那麼簡單,實際上他們傳遞的是控制金錢的力量。正是控制金錢的能力使人們富有並持續富有。我想用這本書傳遞給讀者控制金錢的力量,讓所有人能將這種力量傳遞給你的孩子。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富爸爸拿走了我每小時十美分工錢的故事在讀者中引起了回響。
換句話說,富爸爸讓我免費為他工作。一位醫生朋友在讀完此書後給我打電話說:「當我看到富爸爸讓你為他的商店免費擦罐頭盒時,我身體裡的血都沸騰了。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我不同意,這太殘酷了。你必須付錢給別人,你不能期待別人免費為你工作,尤其是有其他人在此間賺錢的情況下……」

富人不需要錢

富爸爸拿走我每小時十美分的工資,是為了發掘我身上控制金錢的力量。他想讓我知道我沒錢也能賺錢,他想讓我發現創造金錢的力量而不是一味去為錢工作。富爸爸說:「如果你不需要錢,你就會賺到很多的錢。需要錢的人永遠也不會變富有,正是這種需要掠奪了你的力量。你必須努力工作並學會不需要錢。」
雖然他給其他孩子零用錢,但卻從不給他的兒子邁克額外的零用錢,他也不因為我們為他工作而付錢給我們。
他說:「給孩子零用錢就是在教孩子為錢工作而不是去創造錢。」
我並不是說你應該讓你的孩子去免費工作,也不是不讓你給孩子零用錢。我不會教你去如何對孩子講話,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環境也各不相同。
我要說的是金錢來自觀念。如果你真的想在孩子的人生之初培養他們的財務頭腦,就要警覺你和你孩子的觀念。「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千里之行,始於去行的想法」。可是在錢的問題上,很多人卻是以窮人的觀念、限制他們人生發展的觀念來開始他們的生活之旅。
Sponsored

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有關金錢的教育

經常有人問我:「我該在孩子多大的時候教給他們有關金錢的知識?」
我的回答是:「當孩子對錢感興趣的時候。我有一個朋友,他有一個五歲大的兒子。假如我拿一張五美元的鈔票和一張二十美元的鈔票問他,你想要哪張,你們猜他會要哪張?」問我這個問題的人總會毫不猶豫地答道:「二十美元那張。」我說:「正確。看來即使五歲的孩子都知道五美元與二十美元的差別。」
富爸爸拿走了我每小時十美分的工資,是因為我讓他教我如何致富。他並不是只教給我和金錢有關的東西,我也不想只學和金錢有關的事情,我想學到致富的本領,這是我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
假如一個孩子並不很想學致富,顯然課程就要不同了,畢竟人生應該有多種選擇,社會的價值取向允許差異的存在。富爸爸給他其他的幾個孩子零用錢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對致富不感興趣,所以他就給他們上不同的金錢課。雖然課程不同,富爸爸仍要教給他們獲得金錢的力量,而不是把一生浪費在對金錢的需求上。正如富爸爸所說的:「你對金錢的需求愈多,你的力量就愈薄弱。」

九到十五歲之間

很多教育心理學家都告訴我,九到十五歲這一年齡層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因為心理學並不是一門很精確的科學,所以不同的專家的說法有所不同。我不是兒童成長方面的專家,所以與其把我說的話作為一個普遍準則,倒不如聽聽專業人士是怎麼說的。我曾與之交談過的一位幼稚教育專家說,大約九歲起,孩子們開始出現與父母的不一致並尋求自己的觀點。我知道對我來說這是對的,因為我正是從九歲時開始跟富爸爸工作的,那時我想脫離父母的世界,尋找新的標準。
Sponsored
有一位專家說,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發展出了各自的被專家稱為「成功公式」的東西。這位專家把「成功公式」描述為孩子們如何在社會中最好地生存和達到成功的方法。我知道在我九歲時,學校不是我的「成功公式」的組成部分,尤其是當我的朋友安迪被宣佈為天才而我卻不是時。我認為我最有可能成為體育明星或成為富人,而不是像安迪和爸爸那樣在學術上成功的人。
換句話說,假如一個孩子認為他或她在學校裡很棒,他或她的「成功公式」就是待在學校直到拿到很高的學位;假如這個孩子在學校裡不行,或不喜歡學校,他或她就應該去尋找其他的配方。
這位專家就「成功公式」問題,還發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觀點。他說,當孩子實現成功的「成功公式」與父母不一致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就出現了。當父母欲把自己的「成功公式」強加於孩子身上而不優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時,家庭問題也就開始出現了。因此,明智的父母需要密切關注並傾聽孩子自己的「成功公式」。
這位專家說,當許多成年人在日後的生活中意識到,他們教給孩子的「成功公式」甚至沒有給自己帶來成功時,他們會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許多成年人會去找另一份工作或轉換職業;還有一些人試圖繼續讓這個配方發生作用,直到某一天他們認識到它的確不管用。於是有些人陷入消極沮喪當中,認為自己的人生很失敗,他們不認為是他們的「成功公式」阻止了他們的成功。
換句話說,對自己「成功公式」滿意的人,一般都很快樂;厭煩自己「成功公式」的人生活變得不快樂,因為他們的「成功公式」不再帶給他們成功,他們意識到這個配方無法帶他們去想去的地方。
以上內容由高寶書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富爸爸富小孩:給你的孩子理財頭腦
Sponsore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