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8 July 2016

掌握說話的藝術5點要訣,成為一個讓人覺得「舒服」的人!




現代人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把「說話很直」當成一種優點。雖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在現代社會中,謊言與虛偽
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所以大家會把說話不拐彎抹角的人當作一種「清流」。但很多人就會利用這種情勢,把自己的白目
與不貼心,仗著「我講話很直」,就扭曲成一種逃避自己不為他人著想的藉口。以至於越來越多人也只圖自己方便,奧
客與情緒無法控管、覺得「我付錢我最大」的消費者越來越多。
我記得我在網絡看到一篇文章,《談話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的高度!說話直接不是藉口》:
GooglSponsored Links


言由心生,心裡真的尊重別人才會有善言,這和虛偽是不一樣的。
見過太多打著“直率”的旗號,對自己的言語不負責任的人。
因為“直”,就可以為所欲為口無遮攔。
因為“直”,就可以信口開河發泄積怨。
因為“直”,所有人都該為他的“不虛偽”讓路。
因為“直”,所有唐突冒失措辭不當都應該被原諒。
這才不是什麼真性情,才不是什麼單純率真。
更不是什麼坦誠直率。
這只是一個自私的人,說話不經大腦,
無視他人感受,不克制情緒,不顧忌影響,
肆無忌憚地只圖自己痛快。
GooglSponsored Links


在越來越成長的過程中,我其實一直沒有發現「說話直」加上堅持己見的我,吃了多少自己的虧,傷害多少的人的心而
自己不自知?也許不至於招致討厭,但至少讓人想要疏遠。我常常跟我自己的培訓講師說「要結善緣」,然而如何說
話,也就是你是否會結善緣的很重要的關鍵。

在做講師、經營粉絲團的過程中,經歷過太多的提問,有些提問確實會讓我覺得有必要狠狠地把對方打醒,但我漸漸發
現到一件事:

當自己講話直的時候,我們傷害到的是別人,卻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對方。這就是我們把講話很直正當化的理由。如果我
們真正是想要幫助對方,應該說的是對方聽得進去的話,用讓人感到舒服的方式溝通同一件事,而不是因為「自己沒說
很難過」所以才拿個「我也不想這樣,但不講我認為是在害你」這種藉口來逞口舌之快,同時又用一種「以上對下」的
方式在跟對方溝通,自然就會造成對方的「不舒服」。

這世界從來就不是公平的,權力由「人」把持、規則也是人訂出來的,只要能夠搞定「人」,你可以搞定這世界上大部
份的問題。「讓人舒服」並不與「不誠懇」或是「虛偽」畫上等號,而是同樣一件事情,你用什麼方式去表達,如何去
讓人理解你的意思,才是重點。

避免以「以上對下」的口吻對待他人

這是一個非常細微,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意識的言語方式,除非對方認為你的經比他高一個位階
(例如上司、學長姐、長輩等等),對方會當成理所當然,不會覺得不舒服(請記得,是「對方認為」不是「你認為」。)但如果你能在比對方高一個位階時能可以以平等的方式跟對方溝通,對方不僅會覺得備受尊重,也會更願意跟你溝通與配合。

以上對下的溝通方式為:「垂直式」,也就是以上對下或是以下對上的溝通模式。

例如你說「好棒喔」、「不錯喔」、「做得很好」這些看似正面的語句,其實也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因為如果對方
覺得自己的地位是跟你平等的時候,你卻用這種「上對下」的「鼓勵」語句,就會讓人產生一種「你又有多厲害?」的
感覺。直接的評論也會造成一種「上對下」的感覺,例如「我覺得你太…了」、「你要是…就不會…」等。

這個是我親身經歷過的經驗,曾經有一個朋友,是我很欣賞甚至崇拜的對象,當「我認為」他地位比我高,或是他能力
比我強時,他使用「嘉許」態度的語氣,就會讓我很開心,覺得自己受到比自己厲害的人肯定。但當我漸漸在同樣的領
域中能力值不斷提升到我覺得他跟我差不多的時候,他仍然使用「嘉許」的語氣在跟我說話,就頓時讓我覺得非常不舒服。

當然「以下對上」的講話態度有時候也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如果對方認為你比自己高,你卻故意用「以下對上」的口吻
跟對方講話,對方就會認為你是在故意激他酸他。抑或是明明兩個人是平等的關係,你卻用比較地位低下的口氣說話,
也會造成對方的尷尬與不自在。

當對方不想聽你講的時候,請不要雞婆,認知「大家都有自己的功課」

如果我們同意,當他你不認為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人自以為的「幫助」就會變成一種「自大」,幫助就變成一
種同情而非同理,是一種上對下的概念。所以當他人此時此刻沒有想要或希望聽從他人的建議、接受他人幫助的時候,
請不要自以為是的認為「主動去忠言逆耳」會對那個人是一種幫助,你只是在幫自己造惡業,並且讓對方感到心理上的不適而已。

當一個人真心的想要尋求他人幫助與建議的時候,對方「想要」聽,才是你開口的時機。當對方不想聽的時候,你即使
講了他也聽不進去,反而有時候會造成反效果。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要處理,我們也有自己的,所以除了管好自
己的事情之外,自以為是的雞婆絕非必要。

盡量多用比喻的方式,並用問句與引導對方給予自己答案

我們都是人,當然對批評都是會有下意識的反彈的,即使假設今天是對方想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並且想要從你口中
得知,而你也知道對方的缺點,最好的方法,並不是直接點出對方的缺點,而是盡量讓他用換位思考、第三人的方式來看待自己。

而如何達成這樣的效果?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比喻與故事,當你把主角的焦點轉換到別的角色上面,但闡述同一個道
理的故事的時候(最好是越跳tone越好)讓對方先把壓力從自己身上抽離,也就比較容易客觀思考。例如如果對方缺點
是「很白目」,你就可以說一個故事,套用同樣的狀況,跟對方「很白目」的那一句話,讓對方自己感受看看如果自己
是否也會很不舒服。

另外一種,則是用問句引導,利用「你認為…你會…」的語句,讓他自己去套入狀況,來同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同時
避免用垂直溝通的語氣,讓對方起防禦的心理。這一種就是「平行式」,也就是沒有高沒有低,一種「平等」的溝通模
式。(我個人認為即使是父母對孩子,也應該用平行式來溝通。)

先去了解對方的動機

你怎麼會這樣?「你都沒想到後果?」「你難道不知道…會…嗎?」當你用自己的理所當然去評斷他人的行為的時
候,如果對方的確認為自己做錯了,就會激發對方的罪惡感,一旦激起自己意識自己的「惡」的刺激來源是來自於自
己,自然而然日後他人看到自己的時候也就會想起過去的事情而想要疏遠。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並且在你的眼中自己是
有罪惡的。

與其直接責備,要先瞭解對方的動機,對方才不會同時在懺悔的時候對你築起心牆。「當時是什麼讓你這麼做的?」你
會想要那麼做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之前…,所以…?」「哦,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但可能他不這麼想吧」等
等語句,能夠讓對方覺得自己有被理解之後,再去闡述別種角度的可能性,來做理性討論,比起直接責怪要來得好。

說話前先停3秒想想自己要說的話會對對方造成什麼影響

不論是你要開對方玩笑,還是說什麼話,尤其是在「自己最放鬆」的時刻,說的話才要更特別注意,通常我們說出最傷
人的話都是「無心」的,甚至認為「我當時真的認為做了、講了應該沒什麼」,可能只是為了製造一點笑料,卻沒想到
會讓對方很不開心,或是讓現場的人對你留下那麼一點累積印象,再多幾次類似的狀況,自己就要不小心被定型了。

對於自己說的話,時時刻刻都要注意,因為你說的話做的事,其實所有人都看在眼裡,聽在心底。人難免都有犯錯的時
候,一旦不小心說錯話、做錯事,發現時就要立即承認錯誤,即使對方可能覺得沒什麼。但這種事情雖然發生是小,慢
慢累積起來也是很可怕的,一旦累積起來連反轉都沒辦法反轉。每個人在意的事情不同,所以說話要時時刻刻都很小
心,而每次說話前的3秒鐘,都是你能夠練習做「換位思考」的最佳時機。


GooglSponsored Links

(文章來源)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点击图片下村下老ilovetoshare关注即可!



您可能也會喜歡: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食物!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欢迎一起加入我们的圈子:【食疗养生/投资理财,好文不泄露】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本人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尽快删除。

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