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日劇名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原名: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又譯《月薪嬌妻》),特殊的命名引起許多人關注,我們都認為「逃避」是件不好的事,但在劇中的主角身上,「逃避」反而成為改變命運的鑰匙。
成功人士對於「犯錯」的想法也是如此,雖然犯錯或挫折無可避免,但只要記取教訓,不要再犯,就能讓自己更往成功邁向一步。
美國自我成長作家、臨床心理學家亨利.克勞德(Henry Cloud)在其書《永不回頭》(Never Go Back,中文暫譯)中分享他觀察到成功人士在生活與工作中,他們會觀察自己犯錯的模式,盡可能理解造成錯失的原因,然後絕不再犯:
1. 吃回頭草:
不要回到同一公司、職位,還期待著有不一樣的火花與結果,就算上份工作是和平離場,都不應該再回鍋。就如同情侶分手,雖然分手後還是朋友,但當初一定是因為有些地方沒辦法磨合,才會選擇走向分手一路。
2. 做不適合自己的事
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應該問問自己:「我適合這件事嗎?」「我從事這項工作的意義為何」「我能不能長期堅持下去?」……如果無法明確回答這些問題,那就得再進一步思考自己有沒有繼續從事這份工作的必要性。
如果必須勉強自己做事,那成果一定不好,當你做的事是符合自己的核心價值時,做起事來才會更有勁、表現也會較出色。
Sponsored
3. 試著改變他人
若是主管訂定確切的工作方法,要求部屬都照他的方式執行,你覺得這樣的公司會有創新、進步的可能嗎?好的主管會先與部屬釐清工作的品質與期限,其他就放手讓部屬做,這樣反而更有效率、創造力,而主管自己也會輕鬆許多。
這種情況在家庭教育也常見。開明的父母會放手讓孩子嘗試任何新事物,就算失敗,他們也會陪伴孩子一同度過、成長,讓孩子親身體驗,比起每天口頭耳提面命來得有用。
4. 相信自己能取悅所有人
成功人士理解,我們不可能取悅所有人,他們把心力放在「對的人、事、物」身上,這樣能更明確地朝目標前進。
5. 著重眼前苦難,而非長遠利益
這是成功者與一般人最大的差異,面對一件困難、必須在短期內完成的事,一般人只會想到痛苦,但成功者卻把眼光放遠,他們了解做這件事的必要性,它是達成目標的必經之路。
他們不在乎做一件事是否辛苦,而是把眼光放得更長遠,看長期效益是否合乎預期。
Sponsored
6. 沒有時刻緊盯大局
當我們心中對未來有藍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產生效益,通常會表現較好。
成功者不認為自己是因為做了某件事,才會促成今天的成果。對他們來說,「成功」的環節是一環扣著一環,每一件事都是重要的,所以會以最好、最完美的態度面對。
7. 沒做好事前準備,就相信眼前所見
許多事情乍看之下完美,但只要我們進一步調查,熟悉其背景或交叉比對,就可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是在簽署合約或是其他交易前,對合約或交易相關人或公司的調查。如此一來,在進行決策前,可以讓決策者在對事件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用系統化的資訊做判斷,以做出較正確的決策。
把盡職調查挪到求職上,成功者會對自己想要進去的公司,蒐集相關報導或訊息,或藉由詢問曾待過那間公司的人,至少讓自己不會一無所知地去面試或加入公司。
Sponsored
8. 盲目地聽命行事
員工若認為自己只是公司裡的小螺絲,就算鬆脫也無所謂,那他們的行事風格就會較消極。好員工則是會不斷問自己:「我這在個情況扮演什麼角色?」就算是弱勢的一方,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而是積極地扮演好角色。
把公司想像成由大大小小的齒輪構成,就算是一個小齒輪,它的轉動也會帶動別的齒輪。清楚自己的定位,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牽動著成果,也會連帶影響別人,以這種心態做事,才能更有動機。
克勞德最後指出,「我們不需要用新的方式失敗」,挫折無可避免的,但若是能汲取經驗,那這個挫折就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