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0 July 2016

教育孩子“打不得”! 10個妙招解決孩子不聽話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一、運動能力的發展

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嚐 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為會加以阻攔和限製,使寶寶產生不滿情緒,自然 就跟媽媽對著幹了,所以“不聽話”。

二、自我意識發展

寶寶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 了“我”的力量,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抵觸。如果你把自己的 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三、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為寶寶是在 胡鬧、調皮而限製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不聽話”就由此而 生了。

GooglSponsored Links


解決孩子不聽話的10個妙招

 1.友善——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不要以不耐煩、甚至是命令的口氣,這一點年輕的媽媽們有時控製不好,孩子也許會聽你於一時,但很快就會轉化為內心的抵觸,在心中壘起一堵牆。不到萬不得已,不是原則性問題,對孩子一定要和顏悅色。我很反感那種冷嘲熱諷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著麵孔對孩子,給孩子無形中增加很大的壓力。

2.暫停——在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與孩子發生爭執時,一定要克製自己的情緒,你可以說:“我不想現在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來談論它吧。”冷處理反而收到奇效,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會主動向你示弱,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黃璽赫這一點很令我欣慰,因為他無論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他心裏都是非常明白的,但他知錯認錯,態度還是非常誠懇的。我也明白他“犯壞”的目的一是引起家長的注意和驚訝,二是不知道如何與小朋友交往,造成一種衝突,引起對方的反應。

 3.道理——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不要立即處罰他,應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你玩完的玩具不應該隨處亂丟,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應該放的地方。

4.積極——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而應該說,“去刷你的牙齒,我想知道你什麼時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幹淨。”不要將你的壞情緒傳染給孩子,有的家長很容易發脾氣,說話不注意分寸,順口說出的話是很傷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誇獎孩子的十句也抵補不上對他的一次否定。
GooglSponsored Links


 5.解釋——當孩子向你說他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你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麼需要做這件事,之後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裏,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不要錯怪孩子,要分清事實,有良好的判斷力。那天我帶黃璽赫到東單公園,一位女孩的媽媽一個勁地說著自己的孩子:“別動小弟弟的玩具車,這樣不禮貌”事實是,黃璽赫非常樂意與這位小姐姐分享玩具,兩人情投意合,最後給小姐姐戀戀不舍地送到門口。

 6.珍惜——不應該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當行為舉止上,其實每個衝突發生的時候,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機會,你不要放過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因勢利導教育你的孩子。黃璽赫騎自行車喜歡撞別人的車,這其實是男孩子皮膚饑渴的一種宣泄。過去有句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7.激勵——可以通過一些隻語片言來激勵你的孩子,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別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黃璽赫曾經為不會騎自行車而懊喪,我對他說:“不要著急,你到三歲就會騎了。”結果他離三歲生日還有一個多月的時候掌握了騎自行車。 

8.尊重——如果你的小孩問:“在我們出去之前,我可以看完這部電視劇嗎?”如果你還有一些時間剩餘的話,應該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你應該充分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9.自律——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說:“你要是再這樣,你就快該挨打了!”“還記不記得上次我為什麼打你?”這種武力威脅實在是天大的錯誤,尤其更不應該提起以前給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脅隻能讓孩子認為你是一個專製粗暴的家長,而越發拒絕與你合作。所謂的代溝不正是有些家長自以為是所造成的嗎? 

10.環境——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該多樣化,在發現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每次都用一種麵孔、一種說理的方式,孩子會感到厭倦。你完全可以變換一些花樣,因事製宜,嚐試孩子能接受的各種方式。

比如問題出現時先簡單處理一下。然後在有時間的時候再通過講故事、做遊戲、去動物園、參觀博物館、郊遊等等形式,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在衝突的當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評,但是在事後進行這種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這其實是一種教育的藝術,是一種係統的學問,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孩子,而是要把他置身於民主、自由、和諧的家庭環境中,讓他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予以有針對性地校正。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点击图片下村下老ilovetoshare关注即可!



您可能也會喜歡: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食物!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欢迎一起加入我们的圈子:【食疗养生/投资理财,好文不泄露】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本人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尽快删除。

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