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被批評過嗎 ?
一般人被批評時,心裡會不痛快。
當一個人去批評另一個人時,也知道對方心裡會不痛快。
但... 你知道嗎?
關係很好的人,如果被批評時還聽不懂,也會被得罪。
認為對方是關係很好、聽得懂的人,才會直接批評對方。
所以批評你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真的是這樣嗎?
從小到大批評自己最多的人是誰?
年輕的時候心高氣傲,
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
面對他人的批評常常認為是挑釁,
是無理取鬧,很少安靜地審視自己的錯誤。
Google Sponsored Links
回顧一下,從小到大批評自己最多的人是誰?
是我們的父母。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
在學校批評你最多的是誰?
是我們的老師。哪個老師不是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有出息?
同樣,今天那些批評你的人,
也是為你好,覺得你還是個人才!
人人都愛聽肯定、表揚的話,
所以才有“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古訓。
對你負責任的人才會批評你
認為你“孺子可教”的人才會批評你,真心待你的人才會批評你,
願意操心勞力教你帶你幫你進步的人才會批評你……
Google Sponsored Links
良藥苦口,
這年頭真正聽到別人跟你說句心裡話,
別人真正為你成長與完善來批評你,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一旦有人批評你,你一定要珍惜。
忠言逆耳,要聽!
當你拒絕的時候,一次、兩次、三次之後,就沒人會批評你了。
這就是為什麼在最終碰壁的時候,
很多人問道:“為什麼沒人早些告訴我?”
其實當初就有很多我們的親人、朋友提醒過我們,
當時或許自己還暗想:
“費什麼話啊!這麼簡單的道理好像誰不知道似的!”
當時或許自己已經把自己“封閉”起來了,
還不知道什麼才叫做“夜郎自大”……
批評應該有以下意思:
一 是批判、判斷、評價,
是指出優點和缺點,評議好壞;
二 是專指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
面對批評,我們應該高興才對,
但為什麼有人一遇批評就有抵觸情緒呢?
不外乎以下兩點:
一 是感覺自己做得完全正確。
其實,完人是沒有的,即便是一件小事,
你做得也比較完美,但總不可能是最完美的。
要明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況且,好的思路往往隱藏在反對意見裡。
因此,面對批評應該持包容的態度,
即使已經做得很好,也要多聽取多方的意見;——“兼聽則明”
二 是怕面子過不去。
有人認為受到批評是丟人的事情,是傷自尊的事!
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
其實接受不接受別人的批評,和自己的自尊沒有一點點關係;
如果真的要強,真的要自尊,
那就接收來自多方的聲音,
既可以瞭解分析事情的另一些角度,
又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還能增強自己的判斷力!
如果不改正小錯誤,
由小事釀成大錯才是丟人的事。
任何人都會犯錯誤,不犯錯誤的人歷來沒有,
有人給予你批評指正這是件好事情。
對於那些批評和指責你的人,
你的態度會是怎樣的呢?
憤怒?不屑?還是反駁?
請不要這樣做!
因為能夠指出你錯誤的人恰恰最應該感謝,
因為他給你提供了一次可以改掉缺點、完善自我的寶貴機會。
直面批評 讓你有機會承認自己的失敗。
一定要認真誠懇,也就是說,
通過語言和熱情來證明,你已經採取了你認為最好的辦法,請不要為自己辯解!
批評你的人,大都是關注你的人。
如果一聽到有人說壞話,就急著替自己辯解,那你什麼事都做不成。
聽到批評,你可以做兩件事:
一 是盡力去做好你應該做的事,
用事實證明你是對的,那麼別人再怎麼說,也無關緊要了。
如果事情確實沒做好,就是花10倍的時間和力量為自己辯解,也沒有用;
二 是去和批評你的人交談,
聽取意見,也許你會知道自己錯在哪兒。
受到批評用不著氣餒,關鍵是要去正視,
這是相信自己,也是信任別人的表現。
受到批評,首先是一種被關愛的表現,
說明自己還很有人緣,出了問題有那麼多人關心你。
其次,可使自己少走彎路,
較快地走出生活或工作上的陰影,輕鬆地走向正常的生活。
再次,可視作一種待遇,
受到的批評越多,自己的失誤就會越少,
進步就會越快,成長就會迅速。
至此,可以想批評你的人說一句:“謝謝”。
他們是你的「大貴人」!
能直言不諱地指出你缺點的人是你的大貴人!
整天在你跟前奉承、時常把你吹上天的人,
往往才是真正在看你笑話的人,
千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隨之起舞,否則會摔得很慘!
接受批評意見的過程,實際上是人們思想交鋒的過程,
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轉變過程,
是從自我否定走向新的肯定的過程,
是我們的思想在洗禮中得到昇華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批評中汲取營養,
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嚴是愛,鬆是害。
批評是一種嚴,
因此,批評本身也就是一種愛,而是一種高層次的愛。
批評和意見是一種“忠言逆耳”,
真正要做到“拉下臉”去批評一個人,批評一件事,
是對被批評者的信任和寄予期待,
也彰顯出批評者的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和真誠待人的優秀品質,
這樣的人是我們人生中的良師益友。
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耶....
雖然很像是自我安慰,但假如「批評」的有理
是該虛心接受,並且自我檢討,才會進步阿~
Google Sponsored Links
(文章來源)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您可能也會喜歡: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本人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尽快删除。
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